意大利归还的中国文物对研究早期文明有哪些帮助?
来源标题:意大利归还的中国文物对研究早期文明有哪些帮助?
最近一批中国文物艺术品被意大利送回祖国。在2022年10月和今年4月,意大利文物宪兵分别向我国通报了两批查获的疑似中国文物的信息。经过文物局鉴定和法律研判,意大利政府最终同意返还要求,送这批文物回家。
据了解,该批文物艺术品主要应为我国甘肃、青海、陕西等地区的出土文物,汉代、唐代陶俑和元代陶兽是当时社会安定富足与开放包容的实物见证。其中,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彩陶,涵盖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以及马厂类型。这些文物将为考古研究提供哪些重要的信息和线索,对我们研究早期文明又有哪些帮助?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西北工作队队长郭志委介绍,该批文物艺术品以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彩陶为主,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郭志委:这批文物我看到的主要是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大概有那么几十件,大概有三种类型,就是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和马厂类型的,这批文物就从直观看保存的还是不错的,虽然个别有修复的痕迹,但是整体保存的现状还不错。
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有个叫马家窑的小村庄,坐落在黄土高原深处、黄河上游的支流洮河岸边。1924年,一处彩陶遗址在这里被发现。20年后,中国学者夏鼐将其命名为马家窑文化。彩陶,是马家窑文化最显著的特征,纹饰华丽典雅,图案生动多变,展现了远古先民灵动多彩的生活图景。郭志委认为,这批文物为研究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提供直接物质资料。
郭志委:马家窑文化我个人觉得是黄河上游最重要的史前考古学文化之一,它的年代大概在距今5000年到4000年,对于我们研究者来说,它其实达到了非常高的文明化的程度。根据我们现在的认识,因为它的年代大概比如跟良渚大致是可以相对应的,良渚它是在长江的下游地区,我们这是在黄土高原上,它最显著的特色就是生产彩陶和使用,然后传统应该是从仰韶文化中来的,但是它可能因地制宜做了一些改进和创新,最终达到了彩陶的生产和制作的一个巅峰状态。
马家窑文化孕育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黄河上游地区,与中原地区的仰韶文化一脉相承。浓亮的黑彩、红彩、白彩,化作水波、网格、锯齿、蝌蚪、蛙跃动在盆、钵、壶、罐上。纹饰如同“芯片”,记录着先民们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包括对水的敬畏、对田地的赞美。郭志委也认同许多学者的观点,马家窑先民们第一次开辟了西北地区广大的生存空间,为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舞台。
郭志委:对我们中华文明的贡献,我个人觉得它为我们中华文明在早期早在5000年前,就已经向西北一路进军,开拓出来了一大片很重要的空间。他们在这里持续发展了大概差不多1000年,然后还往西北甚至到河西走廊,往南可能进入四川川西北地区,往西还登上青藏高原,就进入青海共和盆地这些区域,等于为我们中华文明在大概5000年前在这里经营开拓经营了一片战略空间。
几乎在马家窑文化出现的同一时期,以黑海西部和西北部为中心的库库特尼—特里波利文化也出现了彩陶的大繁荣,两地彩陶的纹饰、器形高度相似。东西文明的“撞衫”,激发了早起中西方文化相互交流的思考。远在丝绸之路出现之前的史前时期,是否就有一条“彩陶之路”,引发过横跨欧亚大陆的艺术浪潮?
按照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韩建业的定义,“彩陶之路”是史前时期以彩陶为代表的早期中国文化和早期西方文化相互交流之路,包括顺此通道中西方文化在金属器、农作物、家畜、宗教、艺术、思想等诸多方面的交流。其中,彩陶从西到东的影响至少可达中国甘青地区,从东向西的影响至少可到中亚南部和克什米尔地区。数千年前,从洮河沿岸到黑海沿岸,史前人类相距万里、天各一方。他们没有现代交通工具,更没有手机、卫星,是如何实现密切的交流互动的?许多学者表示目前难以给出确定回答。因为在两大文化体之间的中亚地带,尚未发现起到桥梁作用的文化。郭志委表示,随着考古工作的持续推进,待解谜题终将揭开面纱。
郭志委:因为它所处的位置和它所处的时代,大航海时代之前,我个人觉得我们的一些文化交流更多的还是沿着陆地跟河流来进行的。它正好守着河西走廊这个位置,等于占据了至少在早期中西交流的前沿地带,目前我们知道的很重要的一些商业技术,比如像绵羊,像麦类作物,像黄牛、像冶金这些一般都认为是5000年之后,从中亚西亚传到我们这边来的,都甚至是经过河西走廊,然后马家窑文化也正好处在时间阶段上。很有可能就在这个时期,马家窑人或者是马家窑文化已经跟中亚西亚的文明有接触,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最后把一些东西引进来,有些东西走出去,使它成为有可能是我们中西文化交流的先行者。
马家窑的彩陶发展出了如水波纹之类的写实手法,表明当时已出现以制作彩陶为职业的社会分工。而专业化分工是经济繁荣、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随着科技、环境、材料等多学科介入考古领域,学者从马家窑文化中解读出的信息也愈发多彩。
郭志委说,近年来,为了系统保护研究马家窑文化,当地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甘肃省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马家窑遗址进行先后4次考古发掘,累计出土遗物60多万件,并对其中的破损文物和陶片进行归类、编号、整理、修复。
郭志委:马家窑文化的大型聚落,通过聚落一步一步做工作,更加完整更加清晰把它认识清楚之后,有可能对于我们中华文明探源在西北地区缺的这一块,就是关键的时间点和区域缺的这一块,能说得更清楚,说得更明白,加上它有自己的特色,也可以探讨就这个区域的特色,它走的道路,以及它对整个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的一些贡献。
推荐新闻
最近更新
意大利归还的中国文物对研究早期文明有哪些帮助?
来源标题:意大利归还的中国文物对研究早期文明有哪些帮助?最近一批中国文物艺术品被意大利送回祖国。在2022年10月和今年4月,意大利文物宪[详情]
首届中国民航飞行员职业技能大赛全国赛举办
来源标题:首届中国民航飞行员职业技能大赛全国赛举办11月4日至11月8日,首届中国民航飞行员职业技能大赛全国赛在北京举办。来自民航系统的[详情]
全国登记在册经营主体达1.88亿户
来源标题:全国登记在册经营主体达1 88亿户市场监管总局11月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经营主体总量持续增加。截至今年9月30日,全国登记在册[详情]
冰雪游进入预订高峰 哈尔滨升级归来仍是顶流
来源标题:冰雪游进入预订高峰哈尔滨升级归来仍是顶流随着全国各大雪场陆续开板,预计11月中下旬第一波冰雪游预订高峰即将到来。今年冬季,[详情]
我国能源含“绿”量不断提升 新型储能“蓄”势而发
近年来,中国能源转型不断加速,清洁能源发展进入快车道,中国能源含绿量不断提升。截至今年9月底,中国风电、光伏装机合计达到12 5亿千瓦[详情]
“小县城”藏着“大文物” 县级博物馆如何“突围”?
近年来,逛博物馆成为一种文旅新时尚。随着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日益完善,除了故宫、国博等国家馆和位于大城市的省、市级博物馆人气火爆[详情]
全国登记在册经营主体达1.88亿户 个体工商户占比达66.8%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30日,全国登记在册经营主体达1 88亿户,较去年同期增长3 9%。其中,企业6020万户、个体工商[详情]
为地方发展减负担 专家解读万亿元化债“组合拳”
11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增加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用来置换存量隐性债务政策。作为今年一系列增量政策的重头戏,专家表示,这[详情]
两款无人机首秀中国航展 网友:知道它大,不知道它这么大!
第十五届中国航展开幕在即这几天歼-35A官宣歼-15D首次公开亮相惊喜多多一起来了解两款无人机来吧,展示彩虹-7无人机真机首次亮相中国航展彩[详情]
绿色进博 共享未来:第七届进博会彰显绿色发展动力
11月5日至10日,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简称进博会)在上海举办。本届进博会以新时代,共享未来为主题,整体展览展示面积超过42万平方米[详情]
自掏腰包打广告 这位马来西亚网络达人看好新疆旅游市场
通过社交账号跟着我一起去中国新疆玩的客人,早就不只是马来西亚人了,很多泰国、越南和澳大利亚的客人也在找我咨询。11月6日,马来西亚网[详情]
不以万里为遥:两岸青年开启一场跨越山海的“青春对话”
外面天气很冷,喝一碗新疆奶茶心里暖暖的。第一次来到新疆的台湾青年邱德仙,跟着当地学子伊丽姆努尔·阿卜杜拉学做新疆奶茶。近日,台湾青[详情]
米娜瓦尔·艾力:东海之滨石榴花盛开
10月31日下午,位于东海之滨的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这里正在火热进行的是一场学长有约主题班会,组织者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宁波职业[详情]
西藏阿里:古格遗址上演“非遗”盛宴
11月9日,由阿里地区札达县文化和旅游局指导,拉萨市新型公共文化空间hima hima隙马画廊等主办的格玛扎西群觉:古格声声自然音乐会在札达[详情]
多领域数据释放稳中向好鲜明信号 经济发展“热度”提升复苏步伐坚定
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税务部门落细落实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在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方面,全国减税降费及退[详情]
一起到珠海街头寻找“迷彩色”!最可爱的人为历届航展保驾护航
距离中国航展开幕还有两天,人们对于珠海这座城市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11月10日,我们跟随懋雷的镜头,一起到珠海街头走一走,来认识一群身[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