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冰箱贴何以成“顶流”?

来源:央视网2024-11-11 17:59:24

来源标题:文创冰箱贴何以成“顶流”?

文物背后的文化内涵被进一步挖掘传播,人们对传统文化发自内心认同、热爱,这正是眼下博物馆热、博物馆文创火的深层原因。

上好闹铃,提前填好信息,时间一到,猛点手机屏幕……抢、抢、抢。这一次抢的不是火车票,也不是热门景区门票,而是冰箱贴。国家博物馆两款文创凤冠冰箱贴,开售至今3个半月售出14.5万个,供不应求;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推出的天宫藻井冰箱贴,需要提前3天在网上抢号,每天限量400个。这两款产品被网友称为冰箱贴“天花板”,无论是中式审美还是精湛工艺,都“长”在消费者的心坎上。想要得到它们,暂时只能靠抢。

近几年,博物馆文创产品不缺爆款。从故宫博物院的朝珠耳机,到河南博物院的考古盲盒,再到甘肃省博物馆的玩偶“马踏飞燕”,端庄严肃的博物馆越来越会玩。人们都想把这些或精致或呆萌或脑洞大开的产品带回家,因为它们不仅承载着旅途中的回忆,扮演着生活中的“小确幸”,还因为它们自带文化属性,让人看了忍不住赞叹中华文化的美好厚重。

新晋顶流有多火

博物馆文创新晋“顶流”天宫藻井冰箱贴有多火?还没进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的大门,一张告示就映入眼帘,写明天宫藻井冰箱贴的预约方式,只有预约成功的观众才能到文创空间购买。上午11时,文创空间挤满了人,来自北京市东城区的胡婷婷有幸抢到了,“一到预售时间,我就拼命刷手机,用不了几秒400个就抢没了”。在它的带动下,蟠龙藻井冰箱贴、中轴线流沙冰箱贴等文创产品也经常断货。

“这绝不是饥饿营销。”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馆长薛俭说,采取网上预约、线下销售的方式实属无奈之举。这款冰箱贴制作复杂,采用传统珐琅描色工艺搭配玻璃漆上色,目前3条生产线,每日最大供应量只有400个。厂商虽已增加2条生产线,但还处于打样试制阶段,之后将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增加产量。“前期线下销售,有的观众为了买它凌晨5点就来排队,排队的人太多甚至影响周边交通,不得已我们改变了售卖方式。”薛俭无奈地说。

天宫藻井冰箱贴的爆红在薛俭的意料之外。今年2月,古建博物馆文创空间才开始对外营业。4月,冰箱贴借着“天下第一仓”先农坛神仓建筑群开放的热度上架,并未受到过多关注。“7月,随着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叠加暑假参观高峰,古建博物馆的日均客流量屡创新高,再加上网络助推,天宫藻井冰箱贴才越来越火。”薛俭说,目前这款产品已销售近万个,销售额超过400万元。

和古建博物馆相比,国家博物馆是文创界的排头兵,总能制造爆款带给观众惊喜。此次以馆藏文物明孝端皇后九龙九凤冠为原型设计的凤冠冰箱贴,一跃成为近20年来国博文创的“销冠”。7月一推出,首批3000件木质凤冠冰箱贴就在一天半内售空。目前,围绕凤冠这一IP,国博已陆续开发出笔记本、徽章、雪糕等10余款系列产品,都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宜赏宜藏有内涵

好看、不占地方、在哪儿都有容身之地的冰箱贴一直都是颇受欢迎的纪念品。不过,早些年的冰箱贴多以地标建筑或代表性风物为原型,设计简单、制作粗糙。现在的冰箱贴摇身一变,不仅创意精美新颖,工艺上也是宜赏宜藏。

天宫藻井冰箱贴保留了原型的5层结构,每一层都可以分开,底层专门设计了夜光效果,构件不大,但是沉甸甸的很有质感,堪称“重工”;木质凤冠冰箱贴采用3层木质材质叠加,可以散发类似金属的光泽,冠上镶嵌的“红蓝宝石”要靠纯手工粘贴;在网络上同样人气很高的杭州博物馆影青釉里红高足瓷杯冰箱贴,精准还原了文物裂纹和“粉面腮红”的晕染效果;西藏博物馆的花瓶冰箱贴可以插入一朵真花……

从冰箱贴这一赛道的出彩程度不难看出,现在博物馆文创产品早已“卷”出新高度。从生活家居到文具用品、服装配饰、创意玩具、茶咖冷饮……产品丰富程度让人眼花缭乱,总有好玩有趣且制作精良的产品击中消费者心灵。

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走红有赖于设计和制造水平的提升,更离不开网络传播“种草”,但最核心的是对文物本身价值的挖掘阐释。薛俭说,观众逛完博物馆带走的文创产品其实是一个文化载体,承载着藏品背后的文化内涵。

就拿天宫藻井冰箱贴的原型——万善正觉殿天宫藻井来说,它是古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历来有“最美藻井”之誉。这处藻井最早是隆福寺的建筑构件,是我国现存明代藻井实物中的精品。抬头仰望,云纹框架和古人想象中的天宫楼阁、天神相呼应。“注意看,最上一层盖井层绘着二十八星宿图,图中共有1400多颗星宿。据专家考证,这些星宿的数量和位置都相当准确,古人的聪明才智令人称奇。”听着讲解员的讲解,观众对天宫藻井赞叹不已。

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文物背后的文化内涵被进一步挖掘传播,人们对传统文化发自内心认同、热爱,这正是眼下博物馆热、博物馆文创火的深层原因。

展与创良性互动

“今年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让更多人知道了先农坛并走进坐落于此的古建博物馆。正是这份关注促使天宫藻井冰箱贴意外走红。冰箱贴火了以后,又为古建博物馆引来更多观众。”薛俭说,去年古建博物馆的最高单日客流6000人,今年攀升至8000人,“十一”小长假每天平均客流在5000人以上。

在薛俭看来,博物馆的“主战场”始终是展览。如今文创受到观众喜爱,已成为博物馆的“第二展厅”,是藏品的馆外延伸。必须重新思考如何更好实现展览和文创之间的良性互动。只有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真正活起来,才能更好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在国家博物馆,凤冠冰箱贴的走红也为它的原型——明孝端皇后九龙九凤冠聚拢了人气。古代中国展厅里,人们排起长队只为一睹它的真容。相关设计团队目前正探索“展创结合”新模式,由藏品衍生出好的文创产品,再由产品回归藏品,让人们更好地了解文物价值。9月27日,一款“AR金属凤冠冰箱贴”亮相,观众通过手机扫一扫,就能“佩戴”上凤冠,无死角欣赏它的细节。

薛俭认为,冰箱贴供不应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现阶段的文创产品尚不能满足人们对文化产品的消费需求。市场需要更多爆款,但制造爆款没有万能密码。“如果说有什么值得总结的经验,那就是博物馆与文创企业之间的文创授权合作模式。由文化创意公司负责相关产品的设计开发、投资生产、销售运营,博物馆方授权文化IP,管理文创空间。”薛俭介绍,目前共有3家设计团队负责古建博物馆后续文创产品的开发。除了部分藏品、古建筑,他们还准备发掘先农坛的历史文化,为素有“一亩三分地”之称的耤田研发文创产品。“从明年起,耤田的种植和活化利用不再申请财政资金支持,将采取IP授权市场化运营的模式,公开征集文创公司,开发农耕文化主题文创产品和相关活动,争取给大家带来更多惊喜。”薛俭说。(记者 张雪)

推荐新闻

点击加载更多

最近更新